搜狐大视野 > (none) > 财经 > 专题策划 >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策划

60年民生——交通

  
60年交通,无轨电车,大飞机,和谐号,出租车,自行车

无轨电车,1959年 

  • 刚解放时,北京的电车业已濒临瘫痪。当时北京的城市人口200万,而勉强行驶的电车仅有49辆。到1956年,北京的有轨电车达到240辆,运营线路也由民国时期的6条增加到9条,形成了有轨电车线路网。但有轨电车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,噪音大,速度慢,只能在轨道上行驶。铁轨铺在繁华地区的马路上,为后来的市政建设造成很大的障碍。1959年3月10日,内城的有轨电车全部停运,让位给新出现的无轨电车。
  • 城市道路直接影响着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。建国伊始,首都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立即分阶段展开,将原有11米宽的长安街展宽、延长,使之东西贯通,成为世界上最宽、最长的一条城市街道。图为拓宽的新长安街。
  • 市民家庭买上自行车。在外国人拍摄的新中国城市纪录片中,往往爱采用钱塘大潮一般的自行车洪流。其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,自行车对于北京人来说尚属家庭财产中的“大件”,要省吃俭用才买得起。
  • 20世纪50年代初期,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原油产量的锐减使公共汽车面临停运的危险。让汽车改烧木炭和煤,车顶上驮着“气包”行驶,也算是被逼无奈之下的科技创新。图为1960年长安街上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.
  • 1983年,为了适应归国华侨和来往客商的需要,广东梅县山区将一个简易军用机场改为民航机场。四乡百姓闻讯后纷纷扶老携幼,结伴前来看真飞机。
  • 0